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作物研究所

历史沿革

当前位置> 网站首页 > 单位概况 > 历史沿革

作物研究所最早成立于1958年。原名为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,主要从事春小麦、冬小麦、糜子、谷子、玉米、马铃薯育种工作。1962年11月,粮食作物研究所与经济作物所、新技术研究所合并为作物研究所,主要从事春小麦、冬小麦、玉米、糜谷、马铃薯、经济作物(棉花、油菜、胡麻、甜菜、茶叶、中药材等)、高粱育种研究。1973年7月3日,根据省农业厅指示,院党委常委研究决定:恢复粮食作物研究所,研究所机构设置有所办公室、小麦育种研究室(春小麦、冬小麦)、糜谷育种研究室、玉米育种研究室、马铃薯育种研究室、高粱育种研究室。由于我省和农业科研工作需要,以后逐步成立了品种资源研究室、作物栽培研究室、啤酒大麦研究室、生物技术中心。

2006年11月,科研机构改革将粮食作物研究所和经济作物研究所撤销,合并成立作物研究所,并将原粮食作物研究所马铃薯育种中心分出,成立马铃薯研究所。现作物研究所设1个所办公室,品种资源研究室、玉米研究室、杂粮研究室、胡麻研究室、油菜研究室、向日葵研究室、棉花研究室、豆类研究室、高粱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,1个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;作物研究所还拥有1个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胡麻分中心、2个农业部学科群野外科学观测站、1个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、1个省级胡麻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,1个省级农作物品种资源库和4个院级专业试验站。全所编制72人,在职职工68人,科研人员58人,其中高级职称25人,硕士以上30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、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1人,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。

建所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516项,其中获奖成果 172项,获国家奖10项、省部级 108项、地厅级76项、其它奖12项;审定、推广作物品种136个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国家和省级各类科研项目94项获准立项,合同经费4552万元,到位经费4802.28万元。获奖成果10项,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3项,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,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。育成24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(鉴、认)定,其中国审(鉴)定品种6个,省级审(认)定品种18个。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25项,获国家授权专利或植物新品种权6项。共收集作物资源1978份,繁殖更新3979份,鉴定与扩繁762份,入库2018份。累计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1680.3万亩,新增产值10.63亿元,获经济效益6.15亿元,为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

Copyrights © 2020 作物研究所 版权所有
主办:甘肃省农业科学院   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  邮编:730070电话:0931-7614943  邮箱: zws@gsagr.cn
 陇ICP备15002874号   甘公网安备 62010502001318